浙江機動車檢測鑒定高級職稱評審條件、量化標
2021-07-30
浙江機動車檢測鑒定高級職稱評審條件、量化標準
一、浙江機動車檢測鑒定高級工程師職稱評審條件
(一)獲得博士學位后,實際聘任工程師職務2年以上;或大學本科畢業及以上學歷(學位),實際聘任工程師職務5年以上;
(二)獲得高級技師職業資格后從事機動車檢測維修工作4年以上;
業績與成果
工作期間,取得下列成果之三:
(一)作為主持或主要參與者,承擔國家、省、地市委托的各類檢測鑒定項目,參與嫌疑車輛調查取證,事故車輛調查鑒定。
(二)在所在單位中擔任技術骨干,具有一定的行業影響力,社會形象良好。積極履行人才培養“傳幫帶”職責,指導推動人才團隊提升技術能力、獲得良好業績。
(三)具有豐富的檢測鑒定工作實踐經驗,在生產、技術管理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和社會、經濟效益。
(四)技術能力精湛,在國家、省級、市級等各類行業技能競賽中成績優異。
(五)應用型研究成果突出,是國家級、省部級等相應層次研究項目的主持者、主要完成者;或行業技術標準、規范、規章等主要完成者;或獲得過機動車檢測維修行業國家專利或軟件著作權。
二、機動車檢測鑒定高級工程師評審量化評價標準
機動車檢測鑒定專業高級工程師評審量化評價標準
評價指標 |
一級指標 |
二級指標 |
三級指標 |
最高分值 |
打分說明 |
備注 |
|||||
職業素養10分 |
職業道德2分 |
任現職以來,獲得遵守法規、公德、規章制度方面的獎項(如:道德先鋒、職工之星等) |
市級(省屬大型企業集團)及以上、 |
2 |
不同年份、不同獎項可累加 |
||||||
縣區級(省屬大型企業集團一級子分公司、市屬企業)、 |
1.5 |
||||||||||
街道和中型企業、 |
1 |
||||||||||
社區和小型企業 |
0.5 |
||||||||||
愛崗敬業 10分 |
獲評勞動模范、工匠、五一勞動獎章等 |
國家級 |
10 |
本項不累計 |
可以累計 |
||||||
省級 |
6 |
||||||||||
地市級 |
4 |
||||||||||
縣區級 |
2 |
||||||||||
任現職以來,被評為先進生產工作者、優秀黨員等 |
大型企業集團(省屬企業) |
4 |
不同年份可累加 |
||||||||
大型企業(或市屬企業) |
3 |
||||||||||
中型 |
2 |
||||||||||
小型及以下企業 |
1 |
||||||||||
任現職以來,獲敬業愛崗、團結向上、學習進取、責任心強等相關方面的獎項(如:學習之星、勞動標兵等) |
市級(省屬大型企業集團)及以上 |
2 |
不同年份、不同獎項可累加 |
||||||||
縣區級(省屬大型企業集團一級子分公司、市屬企業) |
1.5 |
||||||||||
街道和中型企業 |
1 |
||||||||||
社區和小型企業 |
0.5 |
||||||||||
一級指標各項可以累計,最高10分 |
|||||||||||
專業知識 10分
|
學歷10分 |
博士 |
/ |
10 |
取最高分 |
||||||
碩士 |
本專業 |
8 |
|||||||||
非本專業 |
6 |
||||||||||
年限5分 |
技術工作年限 |
本專業 (M=0.5分/年) |
5 |
計分: N*M |
1.N工作年限 2.每年賦分M (下同) |
||||||
職務5分 |
單位技術負責人 |
大型企業 |
5 |
取最高分 |
|||||||
中小型企業 |
2 |
||||||||||
部門技術負責人 |
大型企業 |
2 |
|||||||||
中小型企業 |
1 |
||||||||||
繼續教育5分 |
培訓、進修、研修、學術會議、遠程教育等 |
本專業或相近專業 |
5 |
年均課時≥150學時/年 |
1.近三年年均課時; 2.最高5分; |
||||||
3 |
年均課時≥120學時/年 |
||||||||||
一級指標各項可以累計,最高10分 |
|||||||||||
技術水平 20分 |
研究項目20分 |
國家級 |
級別賦分M=20分/項; |
20 |
排名計分: 主持:N*M, 為主:0.7*N*M, 參與:0.4*N*M, |
1.項目數N≤5; 2.級別項目賦分M; 3.中小企業項目需結項。 4.分值計算: 可以累計; 5.最高20分; 6.“主持”是指第一完成者,“為主”是指排名前3位完成人,“參與”是指其他佐證材料記載的全部人員; |
|||||
省部級 |
級別賦分M=16分/項; |
20 |
|||||||||
地市級(省屬集團企業) |
級別賦分M=8分/項; |
20 |
|||||||||
縣區級(市屬企業及相當規格) |
級別賦分M=4分/項; |
20 |
|||||||||
中小企業 |
級別賦分M=2分/項; |
10 |
|||||||||
成果獎勵20分 |
國家級 |
獲獎級別賦分F=20; |
20 |
每項獎勵計分: 1)獎勵等級分M: 一等獎:M=F, 二等獎:M=0.8*F, 三等獎:M=0.6*F, 2)排名計分: 主持:N*M, 為主:0.7*N*M, 參與:0.4*N*M,
|
1.獲獎項目數N≤5; 2.獲獎級別F: 國家級、省部級、地市級、縣區級; 3.分值計算: 1)可以累計; 2)不同獲獎級別相同內容成果獎勵只計1次; 4.最高20分; 5.“主持”是指第一完成者,“為主”是指排名前3位完成人,“參與”是指其他佐證材料記載的全部人員; |
||||||
省部級 |
獲獎級別賦分F=16; |
20 |
|||||||||
地市級(省屬集團企業) |
獲獎級別賦分F=8; |
20 |
|||||||||
縣區級(市屬企業及相當規格) |
獲獎級別賦分F=4; |
20 |
|||||||||
標準制定20分 |
國家、行業 |
級別賦分M=20分/項; |
20 |
排名計分: 主持:N*M, 為主:0.7*N*M, 參與:0.4*N*M, |
1.標準數N≤5; 2.級別賦分M; 3.分值計算: 可以累計; 4.最高20分; 5. “主持”是指第一完成者,“為主”是指排名前3位完成人,“參與”是指其他佐證材料記載的全部人員; |
||||||
省級、行業 |
級別賦分M=16分/項; |
20 |
|||||||||
地市級、行業 (省屬大型企業) |
級別賦分M=8分/項; |
20 |
|||||||||
縣區級(市屬企業及相當規格) |
級別賦分M=4分/項; |
20 |
|||||||||
中小型企業 |
級別賦分M=2分/項; |
10 |
|||||||||
專利 20分 |
發明專利 |
賦分M=6分/個; |
20 |
排名計分: 主持:N*M, 為主:0.7*N*M, 參與:0.4*N*M, |
1.專利數N≤5; 2.專利賦分M; 3.分值計算: 可以累計; 4.最高20分; 5. “主持”是指第一完成者,“為主”是指排名前3位完成人,“參與”是指其他佐證材料記載的全部人員; |
||||||
實用專利 |
賦分M=3分/個; |
15 |
|||||||||
軟件著作權 |
賦分M=2分/個; |
10 |
|||||||||
一級指標各項可以累計,最高20分 |
|||||||||||
業績成果 60分 |
大師工作室 50分 |
國家級 |
賦分M=50分/個; |
50 |
排名計分: M/1, 0.5*M/2-6, 0.1*M/7--, |
1.工作室賦分M; 2.分值計算: 取一個工作室計分。 3.大師工作室領辦人1,核心成員2-6名,其他成員第7名及后; |
|||||
省部級 |
賦分M=30分/個; |
30 |
|||||||||
地市級(省屬集團企業) |
賦分M=20分/個; |
20 |
|||||||||
縣區級(市屬企業及相當規格) |
賦分M=10分/個; |
10 |
|||||||||
競賽獲獎30分 |
國家級及以上 |
賦分M=30分/項 |
30 |
1.獲獎名次計分: N*M/1, 0.8*N*M/2, 0.7*N*M/3, 0.6*N*M/4, 0.5*N*M/5, 0.4*N*M/6, 0.2*N*M/7--,
2.獲獎等級計分: N*M/1, 0.8*N*M/2, 0.6*N*M/3, 0.2*N*M/4
|
1.不同系列競賽項目數N; 2.競賽級別M: 國家級、省部級、地市級、縣區級—指其級別的一級賽項,二級賽項級別降一級。; 3.獲獎成績: 1)名次:1/2/3…. 2)等級:一等獎/1、二等獎/2、三等獎/3、優勝獎/4; 4.分值計算: 1)同系列競賽取一個獲獎成績計分; 2)不同系列競賽獲獎可以累計; 3)獲獎等級中若出現(名次+等級),取一種計算。 5.最高30分;
|
||||||
省部級 |
賦分M=20分/項 |
30 |
|||||||||
地市級 |
賦分M=10分/項 |
30 |
|||||||||
縣區級(市屬企業及相當規格) |
賦分M=5分/項 |
30 |
|||||||||
資質證書5分 |
高級或國際互認的資質證書 |
本專業或相近專業 賦分M=2.5分/本 |
5 |
計分: N*M |
1.證書數N; 2.證書賦分M 3.可以累計; 4.最高5分; |
||||||
中級 |
本專業或相近專業 賦分M=1分/本 |
3 |
|||||||||
人才培養5分 |
作為企業人才導師或培訓師,直接管理的下屬技術和管理能力明顯進步,對企業發展作出相應貢獻 |
行業、企業、學校培訓授課或指導比賽或能力驗證活動裁判; 計分權重M=1/天,天數N, |
5 |
計分: N*M N=累計課時/6 |
1.N近5年累計參與的天數或次數; ★授課指導按6課時計1天計量; ★裁判按參加次數計量; 2.M各類項目的計分權重; 3.需要證明材料、課表、課時安排等; 4.可以累計; 5.最高5分 |
||||||
參與企業內部技術人員培訓的授課數: 計分權重M=0.2/天,天數N, |
4 |
||||||||||
擔任市級以上技能比賽裁判 計分權重M=1/次 |
4 |
||||||||||
專業技術工作業績40分 |
作為主要承擔者完成生產(管理)等方面的技術基礎、技術服務、技術革新等項目,對行業企業具有重要影響,并取得較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?;蛟陂_拓新領域、攻克難關、解決疑難問題、高端技能人才培養中作出貢獻者。 |
作為技術專家為行業企業提供技術支持,進行各類認證評審、解決多項疑難問題或重大檢測鑒定項目,解決的疑難問題和檢測鑒定項目在行業中具有一定影響力,產生良好社會效益 |
40 |
1.由評審專家根據提供的評審材料判定每個項目的分值; 2.可以累計; 3.最高40分; |
|||||||
作為技術專家為本企業解決多項一般性的技術問題或檢測鑒定項目,提升效率,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 |
30 |
||||||||||
一級指標各項可以累計,最高60分 |
|||||||||||
加分項 10分 |
論文 5分 |
一級期刊或SCI/EI全文收錄 (或國家、省部級行業會議或系統交流并施行的) |
賦分M=3分/篇; |
5 |
排名計分: 主持:N*M, 為主:0.7*N*M, 參與:0.4*N*M, |
1.論文數N≤5; 2.論文賦分M; 3.分值計算: 可以累計; 4.最高5分; 5.“主持”是指第一完成者,“為主”是指排名前3位完成人,“參與”是指其他佐證材料記載的全部人員; |
|||||
二級期刊 (或行業專業期刊發表的論文經專家認定具有較高的實際運用價值的) |
賦分M=2分/篇; |
5 |
|||||||||
其他正式期刊(或國家、省部級行業會議或系統交流匯編) |
賦分M=1分/篇; |
5 |
|||||||||
專著 教材 5分 |
學術論著 |
賦分M=3分/篇; |
5 |
排名計分: 主持:N*M, 為主:0.7*N*M, 參與:0.4*N*M,
|
1.教材數N≤5; 2.教材賦分M; 3.分值計算: 可以累計; 4.最高5分; 5. “主持”是指第一完成者,“為主”是指排名前3位完成人,“參與”是指其他佐證材料記載的全部人員; |
||||||
正式出版教材 |
賦分M=2分/篇; |
5 |
|||||||||
內部使用教材 |
賦分M=1分/篇; |
5 |
|||||||||
加分項最高10分 |
|||||||||||
備注:總分110分,各子項得分累計不超過上一級指標最高賦分。 |
三、機動車檢測鑒定期刊
1、《汽車實用技術》省級普刊
復合影響因子:0.219
第二批認定學術期刊,
2、《汽車知識》部級普刊
《汽車知識》(月刊)創刊于2002年,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、中國汽車工業經濟技術信息研究所主辦。由是全國首家擁有自己專業試車場的媒體,并依靠“汽車知識專業試車場”及國際通行的汽車測評方法,成功地推出“AK評車”體系:從道路試駕,深度測試,對比測試,組合測試,到用車調查等欄目內容,可以對人們較為關注的車型進行全面、系統的客觀評價。
?